南冥有熊的博客

行于人间世,拾得字几行;聊赠有缘人。

0%

1. MBTI是什么?

MBTI的全名是Myers–Briggs Type Indicator(迈尔斯-布里格斯 类型指标),其中MBTI是Myers–Briggs母女名字的缩写,基于荣格八维,把人格分为16种的测试指标。

荣格八维的概念来自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的《心理类型》,在此书中,荣格提出了态度类型(attitude types)和功能类型(function types),互相结合组成八种功能(四种功能类型各呈现出两种一般态度)。

infp.JPG

2. 对比(仅个人观点)

外倾 - 内倾 (Extraverted - Introverted):E - I
实感 - 直觉 (Sensory - Intuitive):S - N
思考 - 感受 (Thinking - Feeling):T - F
判断 - 感知 (Judging - Perceiving):J - P

3. 标签之外是什么?

4. 怎么用MBTI?


8月7号(也就是立秋)创建的文档,卡文了,拖了一个多月。(起码今天还是更新了…)
最近主要在进行自我整合:通过理性、感性和觉知,觉察、照见和转化潜意识中未被看到或者不敢直面的部分。
简而言之,对自己诚实和勇敢。

我不是故意要拖稿的,原因如下:

  1. 不是没东西可写了(没有江郎才尽!)
    草稿箱里记录了很多日常的思考和感悟,但是比较琐碎,成文需要花费一定时间。
  2. 被这篇文章卡住了
    由于这篇文章一直没有完成,导致后续的文章也难以提笔。(下次一定改,多线程写作)
  3. 感觉别人已经写过了,自己写好像没意义
    “前人之述备矣。”
  4. 完美主义:感觉在写论文,写不出亮点
    当兴趣变成作业,就感觉必须写出什么创新点,不然就没意义(写论文写的)。
    自我PUA属于是。(你的思考在哪里?你做的事情,它价值点在哪里?后面忘了)
  5. 拖延症:拖延-回避-愧疚-?
    先是开了个头,然后因为感觉不好写,就一直拖着不写,然后感到愧疚,写一点内容,然后继续回避。
    直到觉得时候到了,正式提笔。

——作者说


今天是2025.9.16,平常的一天,祝你天天开心。

《呼吸之野》

人生不过一场呼吸。呼吸不停,则生命与思考不止。当人们习惯于蒙上口罩生活,畅快呼吸日渐成为一种奢侈。比这更为奢侈的,是袒露真心的酣畅对谈,是呼吸于野,吐纳心声。
—— 许嵩《呼吸之野》

野马也,尘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
——《庄子·逍遥游》

阅读全文 »

在一间无边无际的黑暗房间里,一个人独自站立。他手中提着一盏古老的油灯,微弱的光芒只能照亮身边一小片区域——他称之为安全区。

年复一年,他只在安全区活动,不敢向外探索。黑暗中似乎潜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——也许是深渊,也许是猛兽,也许是迷宫般的陷阱。每当他想要迈出一步,恐惧就像冰冷的手攫住了他的脚踝,使他不能前进半步。

“待在这里是安全的,”他告诉自己,“至少这里没有危险。”

日子一天天过去,灯油慢慢消耗,安全区逐渐缩小。他开始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:时间是有限的。如果一直停滞不前,他的结局只有寂灭。

这个觉悟如闪电般击中了他。“停在原地就是等死,我必须前进。

阅读全文 »

“前天,我看见一只兔子。昨天,我看见一只鹿。而今天,我看见你。”
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I saw a rabbit, and yesterday I saw a deer, and today you.

阅读全文 »

01 问道

天山,天池之畔。
菩提树下,一老道盘膝而坐,须发尽白,眉目安然。
似是早知有人要来,老道缓缓睁眼,望向书生。

书生心头一震,开口问道:“敢问道长,《道德经》有言‘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’,为何学生所见,皆是‘人之道,损不足而奉有余’?”

阅读全文 »

03 见道

遍观群书,以窥其意,欲见真道。如是七年。

或有恍然,误以为得;旋即疑起,知其未至。
心欲澄而难安,念欲遣而反炽。
每至深夜,思绪如麻,独坐灯下,惟觉离道愈远。

阅读全文 »

01 问道

天山,天池之畔。
菩提树下,一老道盘膝而坐,须发尽白,眉目安然。
似是早知有人要来,老道缓缓睁眼,望向书生。

书生心头一震,开口问道:“敢问道长,《道德经》有言‘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’,为何学生所见,皆是‘人之道,损不足而奉有余’?”

阅读全文 »

第四问:世事无常,你该如何应对?

通过与7年后自己的对话,少年明白:世事无常是常态,关键在于建立内心的锚点,以不变应万变。坚守本心,活出真正的自己。
请相信:我们终将穿越迷雾,抵达心中的远方。

01 时候不早了,该出发了

终于,一条语音消息弹出:

“聊了这么多,时间也差不多了,最后我想告诉你——时候不早了,该出发了。

声音里带着他熟悉的、18岁时的那种莽撞与坚定,却又混合着25岁的温和与释然。

“无论你选择哪条路,无论未来会遇到什么,最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。

熊某人突然意识到什么,手指微微发抖:“等等,你这话听起来像是……”

阅读全文 »

前情提要(第三问:你找回最初的自己了吗?):

在与少年的对话中,7年后的自己意识到:比方向和目标更重要的,是寻回本心,保持纯粹、好奇和热情,做真正的自己。

于是少年发问:“世事无常,你该如何应对?“

01 世事无常,你该如何应对?

“对于什么是‘真正的自己’,我大概明白了。”

“不过你说‘做自己’,说得倒轻巧。
要是在这过程中,一切都事与愿违,怎么办?”
将这两段话发送后,熊某人又补充道:
“你说要保持纯粹和热情,但如果现实一次次打击你,让你不得不低头呢?”
“之前都是你问我,现在该我问你了:
世事无常,你该如何应对?

一条语音传来: “哈哈,你问到关键点了。‘做自己’的过程中,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件,其中有好也有坏。应该如何应对?”
“说实话,我也没有标准答案。不过我有一个参考步骤,且听我细细道来。”

阅读全文 »

前情提要(第二问:你在追寻着什么呢?):

7年后的自己告诉少年:人生没有最优解。世界本就是不确定的,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。然后他再次发问:“你在追寻着什么呢?”

01 你在追寻着什么呢?

“追寻什么……”熊某人看着屏幕上的问题,出神良久。

“我能追寻什么呢?”熊某人有些困惑,“学历?钱?名声?还是成就感?”

“这些都可以是。”未来熊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深远,“但这些,是‘你’追寻的,还是‘大家’在追寻的?

熊某人愣住了。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。

一直以来,他似乎都在跟着“大家”的脚步走——
考个好大学,找个好工作,赚更多的钱,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……
这些似乎是理所当然的“追寻”。

“说实话,我也不知道。”他终于打字回复,“如果非要说的话,可能是……自由?”

“自由?”

“嗯,就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,不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。比如现在,我喜欢编程,但是爸妈总是担心我’玩物丧志‘。老师也说要’踏实学习,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‘。”

阅读全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