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呼吸之野》
人生不过一场呼吸。呼吸不停,则生命与思考不止。当人们习惯于蒙上口罩生活,畅快呼吸日渐成为一种奢侈。比这更为奢侈的,是袒露真心的酣畅对谈,是呼吸于野,吐纳心声。
—— 许嵩《呼吸之野》
野马也,尘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
——《庄子·逍遥游》
在一间无边无际的黑暗房间里,一个人独自站立。他手中提着一盏古老的油灯,微弱的光芒只能照亮身边一小片区域——他称之为安全区。
年复一年,他只在安全区活动,不敢向外探索。黑暗中似乎潜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——也许是深渊,也许是猛兽,也许是迷宫般的陷阱。每当他想要迈出一步,恐惧就像冰冷的手攫住了他的脚踝,使他不能前进半步。
“待在这里是安全的,”他告诉自己,“至少这里没有危险。”
日子一天天过去,灯油慢慢消耗,安全区逐渐缩小。他开始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:时间是有限的。如果一直停滞不前,他的结局只有寂灭。
这个觉悟如闪电般击中了他。“停在原地就是等死,我必须前进。”
“前天,我看见一只兔子。昨天,我看见一只鹿。而今天,我看见你。”
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I saw a rabbit, and yesterday I saw a deer, and today you.
前情提要(第三问:你找回最初的自己了吗?):
在与少年的对话中,7年后的自己意识到:比方向和目标更重要的,是寻回本心,保持纯粹、好奇和热情,做真正的自己。
于是少年发问:“世事无常,你该如何应对?“
“对于什么是‘真正的自己’,我大概明白了。”
“不过你说‘做自己’,说得倒轻巧。
要是在这过程中,一切都事与愿违,怎么办?”
将这两段话发送后,熊某人又补充道:
“你说要保持纯粹和热情,但如果现实一次次打击你,让你不得不低头呢?”
“之前都是你问我,现在该我问你了:
世事无常,你该如何应对?”
一条语音传来: “哈哈,你问到关键点了。‘做自己’的过程中,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件,其中有好也有坏。应该如何应对?”
“说实话,我也没有标准答案。不过我有一个参考步骤,且听我细细道来。”
前情提要(第二问:你在追寻着什么呢?):
7年后的自己告诉少年:人生没有最优解。世界本就是不确定的,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。然后他再次发问:“你在追寻着什么呢?”
“追寻什么……”熊某人看着屏幕上的问题,出神良久。
“我能追寻什么呢?”熊某人有些困惑,“学历?钱?名声?还是成就感?”
“这些都可以是。”未来熊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深远,“但这些,是‘你’追寻的,还是‘大家’在追寻的?”
熊某人愣住了。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。
一直以来,他似乎都在跟着“大家”的脚步走——
考个好大学,找个好工作,赚更多的钱,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……
这些似乎是理所当然的“追寻”。
“说实话,我也不知道。”他终于打字回复,“如果非要说的话,可能是……自由?”
“自由?”
“嗯,就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,不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。比如现在,我喜欢编程,但是爸妈总是担心我’玩物丧志‘。老师也说要’踏实学习,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