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冥有熊的博客

行于人间世,拾得字几行;聊赠有缘人。

0%

01 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!

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!已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!为善无近名,为恶无近刑,缘督以为经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养亲,可以尽年。

译文

人的一生是可以看到边际的,而知识却看不到边际。用有限的人生追寻无限无尽的知识,是很危险的。已经这样做了,危险已经临身了。为了名利的善事不去做,可能受到伤害、处罚的坏事不去做,沿着名誉与刑罚的缝隙间形成的道路走,遵循了这条人生的正道,那就可以保养身体,可以保全天性,可以修炼精神,可以享尽天年。

解读

用有限的生命追逐无限的(知识、享乐、欲望),是很危险的事。
向着毁灭的道路一路狂奔,岂不是自寻死路吗?
行于正道,享尽天年。

阅读全文 »

前文:《庄子·人间世》其一

04 匠石之齐,至于曲辕,见栎社树。

匠石之齐,至于曲辕,见栎社树。其大蔽数千牛,絜之百围,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,其可以舟者旁十数。观者如市,匠伯不顾,遂行不辍。弟子厌观之,走及匠石,曰:‘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,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。先生不肯视,行不辍,何邪?”曰:“已矣,勿言之矣!散木也。以为舟则沉,以为棺椁则速腐,以为器则速毁,以为门户则液樠,以为柱则蠹,是不材之木也。无所可用,故能若是之寿。”
匠石归,栎社见梦曰:“女将恶乎比予哉?若将比予于文木邪?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,实熟则剥,剥则辱。大枝折,小枝泄。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。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,自掊击于世俗者也。物莫不若是。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!几死,乃今得之,为予大用。使予也而有用,且得有此大也邪?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,奈何哉其相物也?而几死之散人,又恶知散木!”
匠石觉而诊其梦。弟子曰:“趣取无用,则为社何邪?”
曰:“密!若无言!彼亦直寄焉!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。不为社者,且几有翦乎!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,而以义喻之,不亦远乎!”

阅读全文 »

01 颜回见仲尼,请行。

颜回见仲尼,请行。曰:“奚之?”曰:“将之卫。”曰:“奚为焉?”曰:“回闻卫君,其年壮,其行独。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。轻用民死,死者以国量,乎泽若蕉,民其无如矣!回尝闻之夫子曰:‘治国去之,乱国就之。医门多疾。’愿以所闻思其则,庶几其国有瘳乎!”
仲尼曰:“嘻,若殆往而刑耳!夫道不欲杂,杂则多,多则扰,扰则忧,忧而不救。古之至人,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。所存于己者未定,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!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?德荡乎名,知出乎争。名也者,相轧也;知也者,争之器也。二者凶器,非所以尽行也。

阅读全文 »

01 鲁有兀者王骀

鲁有兀者王骀,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。
常季问于仲尼曰:“王骀,兀者也,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。立不教,坐不议。虚而往,实而归。固有不言之教,无形而心成者邪?是何人也?”
仲尼曰:“夫子,圣人也,丘也直后而未往耳!丘将以为师,而况不若丘者乎!奚假鲁国,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。”
常季曰:“彼兀者也,而王先生,其与庸亦远矣。若然者,其用心也,独若之何?”
仲尼曰:“死生亦大矣,而不得与之变;虽天地覆坠,亦将不与之遗;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,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。”

阅读全文 »

前文:《庄子·大宗师》 其一

05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

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:“子之年长矣,而色若孺子,何也?”曰:“吾闻道矣。”南伯子葵曰:“道可得学邪?”曰:“恶!恶可!子非其人也。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,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。吾欲以教之,庶几其果为圣人乎?不然,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,亦易矣。吾犹守而告之,参日而后能外天下;已外天下矣,吾又守之,七日而后能外物;已外物矣,吾又守之,九日而后能外生;已外生矣,而后能朝彻;朝彻而后能见独;见独而后能无古今;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。杀生者不死,生生者不生。其为物无不将也,无不迎也,无不毁也,无不成也。其名为撄宁。撄宁也者,撄而后成者也。”
南伯子葵曰:“子独恶乎闻之?”曰:“闻诸副墨之子,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,洛诵之孙闻之瞻明,瞻明闻之聂许,聂许闻之需役,需役闻之于讴,于讴闻之玄冥,玄冥闻之参寥,参寥闻之疑始。”

阅读全文 »

01 知天之所为,知人之所为者,至矣!

知天之所为,知人之所为者,至矣!知天之所为者,天而生也;知人之所为者,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,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,是知之盛也。
虽然,有患:夫知有所待而后当,其所待者特未定也。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?所谓人之非天乎?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。

译文

能够通晓天地自然的运化之道,并且了解人的作为,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。能够通晓自然运化之理,是顺应自然而知;明白人的行为,是用其智力所能知道的道理,去顺其智力所不能知道的,直到享尽天年而不中途夭亡,这就是认识的最高境界了。
虽然这样,还是有隐忧存在:认识依赖于一定的条件然后才能成立,而这个条件却是不断变化的。何以知道我所说的:出于自然不是人为的呢?我所说的人为不是出于自然呢?先有“真人”然后才有真知。

解读

有所待者,特未定也。
有真人而后有真知。

阅读全文 »

前文:《庄子·应帝王》 其一

05 郑有神巫曰季咸

郑有神巫曰季咸,知人之死生、存亡、祸福、寿夭,期以岁月旬日若神。
郑人见之,皆弃而走。列子见之而心醉,归,以告壶子,曰: “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,则又有至焉者矣。”
壶子曰:“吾与汝既其文,未既其实。而固得道与?众雌而无雄,而又奚卵焉!而以道与世亢,必信,夫故使人得而相汝。尝试与来,以予示之。”

阅读全文 »

01 齧缺问于王倪

齧缺问于王倪,四问而四不知。齧缺因跃而大喜,行以告蒲衣子。
蒲衣子曰:“而乃今知之乎?有虞氏不及泰氏。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,亦得人矣,而未始出于非人。泰氏其卧徐徐,其觉于于。一以己为马,一以己为牛。其知情信,其德甚真,而未始入于非人。”

译文

齧缺向王倪提问,连问四次,王倪四次都回答“不知道”。齧缺因此(顿悟)一跃而起,欣喜若狂,跑去告诉蒲衣子。
蒲衣子说:“你现在终于明白了吗?有虞氏(舜)比不上泰氏(伏羲)。有虞氏仍然心怀仁义,以此笼络人心,虽然能赢得民心,却始终未能超脱人为的束缚。而泰氏,他安睡时气息舒缓,醒来时悠然自得。任凭别人称自己为马,或是牛,他的心智真实无伪,他的德性纯粹自然,从未陷入人为的桎梏。”

解读

四问不知,顿悟至道;泰氏无为,牛马皆可。

齧缺问的是什么?笔者以为是“道”。言语道断之时,方见真道。
若作世俗解,那就是“治世之道”。超脱概念的定义,顺其自然。

阅读全文 »

前情提要(第一问:人啊,你要往何处去?):

高考结束后,迷茫的少年收到未来自己的消息,却被告知:所有选择终将后悔。重点不是“选什么”,而是“怎么选”。 首先,他需要想清楚 “要往何处去” ,然后 “别回头”

01 你也没想清楚?

熊某人盯着屏幕上的最后一行字,神色复杂:“别回头?”

然后问道:

“说得容易……可是万一真的选错了呢?万一其他路确实更好呢?那怎么办?”

阅读全文 »

01 他向星空发问,回应他的只有七年后的自己。

熊某人放下手机,靠在椅背上长舒了一口气,“总算赢了一把”,他心想。

屏幕上的胜利界面还在闪烁,他却感到一阵空虚,看着窗外寂静的夜色,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——

7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?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?还会像现在这样熬夜打游戏吗?会不会已经成了在写字楼里敲代码到深夜、眼镜片反射着屏幕蓝光的程序员?还是正在某个实验室里熬夜肝毕业论文的研究生?还是回到家乡找了份稳定的工作,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?还是…

阅读全文 »